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蒙自 > 历史人文

风雨查尼皮

发表时间:2016-03-15     来源:     字体:[] [] []     [打印]  [关闭]

  查尼皮,原本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因为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而不朽。

  “查尼皮”是彝语,意为“像嘴唇一样的石头”。查尼皮村位于蒙自市芷村镇,这里离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的交汇处——碧色寨不远。碧色寨当时是两条铁路上最繁忙最热闹的特等火车站,因为它是两条铁路中转的枢纽,因而也是铁路工人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最多时有2000多名工人从事货物搬运等工作。

  “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进行武装暴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中共云南省特委,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决定把工作重点转向迤南(云南南部)农村,并很快在蒙自查尼皮建立起党组织,使查尼皮成为迤南乃至全省的一个重要根据地。

  早期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是在五卅运动时期建立的。党在蒙自小东山一带奠定基础后,1928年5月,经小东山农民介绍,中共蒙自县委派黄明俊同志到查尼皮村以教师的职业为掩护开辟党的工作。此后,云南地下党的领导人王德三、李鑫、杜涛、吴少默等大批革命先驱者的足迹就来来回回踏遍了查尼皮这块热土。云南的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吴澄在1928年初也受命到蒙自领导工作,并很快就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

  1928年5月,查尼皮成立了农民协会,后改名为农民联合会,并迅速发展成为迤南农村工作的活动中心。1928年9月,根据省临委“准备武装暴动“的指示精神,党组织了小东山——查尼皮武装游击队。游击队共有30多人,均配备了枪支,队长是查尼皮村民佴三。1929年底,查尼皮游击队消灭了麦冲的地霸武装,有力地打击了沿途土匪势力。

  查尼皮原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小村庄,在当时,也是受压迫最为沉重的地方。云南早期地下党人选择在这里开展革命工作,是因为它有良好的群众和社会基础。而这个小村庄也向发出反抗心声的云南年轻党组织敞开了热诚的怀抱,让这里成为已经笼罩着白色恐怖的云南大地上一方尚为安全的地方。

  中共云南省“一大”的召开

  1928年10月13日至14日,无疑是查尼皮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日子。在吴澄的主持下,李鑫、杜涛、吴少默、浦光宗、刘林元、黄洛峰、戴德明等17名党代表,聚集在查尼皮村李开文家的茅草房里,召开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17名地下党人的《国际歌》歌声,合成雄浑的音符,从会议室飘荡出来,拍击着云雾蒙蒙的山巅。查尼皮的男女老少,则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保护会议的重任。

  会议讨论了云南省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通过了《云南现状与党的任务议决案》、《组织任务议决案》、《职工运动议决案》、《农民运动议决案》四项决议,选举产生了临时省委蒙自第一位共产党员杜涛同志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省临委候补委员。省临委书记王德三因出席党的六大会议未返滇,没有参加这次省党代会。1929年2月,中国中央作出了《指示云南第一次全省大会信》,使这次会议得到了党中央的认可。

  中国云南省临委选择在查尼皮召开全省第一次党代会,并不是偶然的。蒙自当时是迤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它在全省3个县委中党组织发展得最好。到1928年底,蒙自县有共产党员151人,占全省党员588人的四分之一;农村基础较好,有农民党员105人。而查尼皮又是迤南农村工作的活动中心,这一带有党员80多人,并且这里地处几个县交界之处,辐射范围东南伸入靖边(今屏边)、开化(今文山),北面延至阿迷(今开远)境内,确属一个理想之地。况且,省临委的很多领导都到查尼皮工作过,他们很熟悉这里的情况。

  庄严的“省一大”会址纪念馆

  1983年,查尼皮“省一大”会址被列为蒙自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至1993年,会址被按照原貌修复,并陈列了有关历史照片资料,以教育启迪后人。之后又先后被列为州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28日,“省一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馆。1997年4月,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列为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示范点。1997年12月,中国红河州委决定修缮查尼皮会址。历时一年之后一个占地19523平方米的庭院式纪念馆修建完成。修建后的查尼皮“省一大”会址庄严、安详、静谧。在纪念馆里,陈列着云南省革命先烈王德三、吴澄、李鑫、杜涛、佴三等同志的珍贵遗照和事迹,展示着有关20世纪20年代蒙自地下党活动情况的图片,陈列着党代会期间使用过的马灯、木桌、条凳等等。每一物件,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些曾经的风风雨雨。

 

 

责任编辑:赵凯

中共蒙自市委宣传部主管

滇ICP备14004379号 蒙自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