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蒙自 > 文化动态

以文塑旅 与旅彰文 蒙自市着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

发表时间:2021-08-10     来源:     字体:[] [] []     [打印]  [关闭]

  近年来,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及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最美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等决策部署,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个,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各级非遗项目111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1名;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个,其中2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有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2家、非星级宾馆酒店421家,客房数15049间、床位数36982张,旅游住宿设施床位总量在全州位居前列。有旅行社总社17家,旅行社分社3家和旅行社服务网点32个。旅游汽车服务公司2家,旅游客运车辆75辆。2019年至今,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548.19万人次,其中一日游游客762.93万人次;过夜游客784.72万人次;海外游客5423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96.41亿元。

  强统筹,做好旅游发展规划。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以科学系统的规划体系为发展定向、为旅游定标。一是抓规划统筹引领。立足全市旅游资源实际,围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及“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以构建滇南国际旅游综合集散服务中心和北回归线国际文旅康养城为总体目标,先后编制了《蒙自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形成统领全局发展的规划蓝图。二是抓规划文旅融合。积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蒙自市文旅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规划全域发展空间布局、产品开发、线路组织,理清文旅发展重点建设项目,有效地融合衔接。三是抓规划落地执行。高标准落实规划,通过规划引领项目、项目支撑产业,突破传统旅游资源不丰富的发展瓶颈,开创全域旅游的新路子。

  补短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文旅项目加速推进。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项目,按照“世界名片,滇越铁路活态博物馆”的目标定位,深度挖掘整合滇越铁路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成为生态和谐、功能完善和文化沉积深厚的新型高质量旅游文化景观区。目前,项目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文物及古旧民居修缮、环境整治及人居环境提升、品牌塑造(业态植入)、搬迁安置、生态修复治理等。景区业态逐步完善,品质逐步提升,形成了安南咖啡馆、米轨时光酒馆、梵间人文艺术酒店等九大业态。2020年底通过国家4A级景区初审,碧色寨品牌效应不断扩大,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风貌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往。查尼皮红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了村容村貌改造、4A级景区提升改造和会址修缮、智慧景区建设、环境整治工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等工程,累计投资4500万元,大力促进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共云南一大会址红色教育基地示范作用,让广大干部群众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会址自1993年6月28日正式开放以来,前往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络绎不绝,至2020年,累计突破110万余人次。2021年,接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政府班子、云南省工信厅、云南省发改委、红河州委常委班子、普洱市政协、文山学院、昆明铁路局等670个团队5.8万余人次,截至2021年7月20日,接待除红河州以外单位共120余个,接待总人数达8万余人次,承办各地各级各类培训教育50余次。二是完善要素优化功能。建设完善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各交通主干线通往景区的公路,优化旅游线路设置,在城市主要交通道路、节点设置旅游标识牌,绿道慢行系统贯穿主要城市街道、乡村和景区。建成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配套设施,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制度和安全处置预案、旅游安全与紧急救援体系,优化公共服务,满足游客需求。三是积极推进智慧旅游。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契机,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实现城区和旅游景区4G网络全覆盖,市内火车站、汽车站、宾馆酒店、旅游景区等场所实现“游云南”APP的WiFi全覆盖,上传19条蒙自“一日游”及串联周边县市的旅游线路。完成碧色寨、查尼皮两个景区智慧化建设,其中包括景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6座公厕智慧化改造、2座智慧停车场建设、架设2个客流量统计设备、推流5路慢直播上线等。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西南联大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智慧旅游”建设将蒙自文旅提升到新高度。

  扬优势,推进“旅游+”提质发展。以“旅游+”为抓手,促进一二三产业全域融合、互动并进。一是“旅游+农业”推动。以25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一产、三产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旅游+体育”联动。2019年成功举办了蒙自国际马拉松赛,携手开创体育旅游发展新局面,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进一步融合,满足人民群众节假日期间多样化的体育旅游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旅游+金融”互动。通过国家专项债券融资的方式,积极推进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项目,打造成为规划领先、底蕴深厚、品牌响亮、效益明显、集文化游憩生活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树品牌,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利用节庆活动、自然资源、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的优势,深度挖掘蒙自文化旅游资源,突出差异化发展、多样性互补。一是打响“文化艺术牌”。开展以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国庆等重要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活力蒙自”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过桥米线节”“农民丰收节”“石榴节”、国际商品展示暨投资贸易推介会等;编创完成《蒙自故事三部曲》、儿童舞剧《校长!您不要走》、红色芭蕾舞剧《查尼皮的马灯》、音诗画《信仰的力量》等作品,分别在蒙自周末剧场、南湖广场进行展演,周末剧场演出等新的文化业态相继推出,蒙自旅游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众多商家和游客的目光。二是打响“历史文化牌”。依托“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个百年文化旅游名片,成功创建为省级特色旅游城市,积极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和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国家4A级旅游景区、碧色寨滇越铁路特色小镇创建。把过桥米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蒙自过桥米线在南宁首届世界米粉大会大放异彩,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桥米线产业链,目前有蒙自过桥米线品牌授权店8家。通过深度挖掘蒙自文化历史,推动更多的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文化旅游日趋融合。三是打响“乡村振兴牌”。今年,成功创建仙景村、碧色寨村、永宁村、大台子村、白猛孔村为云南省旅游名村,沉淀民族文化精华,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振兴示范。

  严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一是加强行业监管。健全“1+3+N+1”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近三年,共开展联合执法7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553人次,检查730余家次。与辖区内17家旅行社、2家旅游汽车公司、4家星级酒店和5家A级景区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加强行业培训。开展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组建旅游服务志愿者队伍,深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开展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工作,大力优化文旅营商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累计完成2704家涉旅企业诚信评价指数评价打分。三是加强投诉处理。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平台,全面做好旅游咨询、投诉的接待和受理工作,实现监管、服务全覆盖,共处理和回复各类旅游咨询电话85起、处理旅游投诉47件,平均响应时长5分钟,平均办结时长53分钟,均妥善处置。(孙丽 陈子萱)

   

   

  责任编辑:白雪

中共蒙自市委宣传部主管

滇ICP备14004379号 蒙自文明网版权所有